(1)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部署开展“一月一链”中小企业融资促进全国行活动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决策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一月一链”中小企业融资促进全国行活动的通知》,推动加快构建中小企业融资促进良好生态,助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 查看原文)
(2)工信部部署开展2024年度技术合同认定登记自查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开展2024年度技术合同认定登记自查工作,明确由省级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各市(州、区)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登记的2024年度技术合同开展全面自查。自查重点包括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情况、登记机构管理情况和数据安全管理情况。要求各地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自查工作,加强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规范管理和风险防控,切实提升技术合同登记质量,为相关政策落实落地提供有效支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 查看原文)
(3)2024年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优秀典型案例征集工作启动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组织开展2024年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优秀典型案例征集工作。将聚焦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六大方向,面向社会征集标志性产品、领军企业、典型应用场景等三类典型案例。(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新技术司 查看原文)(1)上海:元宇宙专项项目立项,拨款4917万元,涉及文旅大空间、工业制造
12月6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印发关于上海市2024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元宇宙专项项目立项的通知。经项目申报、形式审查、专家评审、立项公示等程序,19个项目予以立项,上海市科委资助6145万元,其中2024年拨款4917万元。(来源: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查看原文)
(2)海南:全球元宇宙创新(海南)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12月6日,2024第二届元宇宙大会在海口开幕。开幕式上,全球元宇宙创新(海南)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旨在积极推动行业内的跨界合作与技术创新,承载着海南自贸港在全球元宇宙发展中日益重要的战略地位。(来源:元力社 查看原文)
(3)北京:大力拓展沉浸式交互体验,打造文博藏品数字文化IP
12月5日,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大力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措施》。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赋能文化新场景新业态。建设人工智能、水下摄影棚、高科技数字摄影棚、虚拟现实动作捕捉等现代化专业摄影棚。支持超高清视听技术与人工智能、XR虚拟制作、云计算、数字人、裸眼3D、VR/AR、5G/6G等技术的融合创新应用。大力拓展沉浸式交互体验等数字演艺新场景,鼓励会馆、园区、商业综合体等建设文化新空间。建设智慧文旅平台,支持运用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新技术,打造沉浸式游览等消费新场景。积极开发文物机构数据要素,打造一批文博藏品数字文化IP。利用扩展现实、数字孪生、具身智能等新技术,创新展陈内容形式,形成可感知、可互动展示新场景。(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 查看原文)(1)年阅读总量超360亿,这家主流财经媒体迎来创刊20周年
12月9日,《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每经)重磅推出主题为“智见未来”的200版特刊,以纪念这家主流财经媒体创刊20周年。在纸媒版面日渐珍稀的今天,200个版承载的不只是纪念日的仪式感,更是新闻的厚重感以及对未来的展望。12月6日,每经主办的“2024第十三届中国上市公司峰会”在成都举行。董事长、总编辑刘学东(闻达)在活动上“致敬新闻”、致敬“每一位努力前行的新闻人”。显然,沉甸甸的200个版特刊,也是对新闻另一种特殊意义的致敬。(AI应用工作组成员 新闻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查看原文)
(2)松应科技荣登 2024 中国企业价值榜
近日,松应科技凭借自主研发国内首个物理 AI 仿真系统,及在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领域的卓越表现,荣登“投资家网 · 2024中国价值企业榜”,并成功入选“2024 年度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企业 Top 30”。这一荣誉不仅表彰了松应科技在数字经济领域的突出贡献,也肯定了其在未来发展中的巨大潜力。(AI应用工作组成员 新闻来源:松应科技 查看原文)
(3)80多位创新者共赴“领跑2025”主题沙龙
本次沙龙吸引了超过80位企业管理者、创业者及行业精英参与,共同探讨AI时代企业的创新增长之路。核心主题紧密围绕企业核心关切精准发力,深度探讨企业 AI 落地实操要点、突破应用困境有效策略、挖掘数据资产增值潜能、解锁数字 IP 多元创新应用、利用 AIGC 赋能商家内容创作、打造创始人专属 IP 路径,以深度洞察与前沿思维为企业进阶注入强劲动力。(AI应用工作组成员 新闻来源:AI应用商研院 查看原文)
(1)谷歌最强大模型登场,掀Agent风暴,放AI芯片大招,深夜突袭OpenAI
12月12日,谷歌重磅发布其迄今最强大的AI大模型Gemini 2.0,新功能包括原生图像生成和音频输出的多模态输出,并支持原生调用谷歌搜索、地图、Lens等工具。Gemini 2.0背后的核心硬件也正式揭晓——Trillium TPU。(来源:智东西 查看原文)
(2)3个月估值10亿,李飞飞空间智能首个模型诞生,一张图生成3D世界
AI教母李飞飞创立的World Labs首次官宣「空间智能」模型,一张图,即可生成一个3D世界。用李飞飞的话说,「无论怎样理论化这个想法,都很难用语言描述一张照片或一句话生成3D场景的互动体验。」所有场景都能在浏览器中实时渲染,还能实现可控的相机效果、可调节的模拟景深。(来源:新智元 查看原文)
(3)2024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在上海开幕
12月1日,2024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开幕。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出席大会并致辞。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主持开幕式。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单忠德,上海市副市长陈杰出席大会并介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支持情况。大会发布了第三批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名单、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举行了龙头企业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签约仪式,宣传推介了全国中小企业服务网。(来源:工信微报 查看原文)(1)梅宏院士:让互联网“沉下来”,深入到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等传统领域中
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它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我国的工业互联网又该如何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机软件专家梅宏受访畅谈《中国工业互联网2035发展战略》。《中国工业互联网2035发展战略》是“十四五”国家重大出版工程“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2035发展战略丛书”的分册之一,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部署、学科领域知名院士专家共同研究编撰。(来源: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术引领网站 查看原文)(2)王耀南院士:AI大模型驱动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与展望
人形机器人将成为继个人计算机、手机和智能汽车之后新一代智能终端,可能形成万亿级市场。以下内容来源于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南在2024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与标准创新发展(杭州)大会上的《AI大模型驱动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与展望》报告实录,报告围绕人形机器人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关键技术及应用发展趋势与展望四部分展开。(来源:中国机器人网 查看原文)12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了新一轮对华出口限制措施,将140余家中国企业加入贸易限制清单,涉及半导体制造设备、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等多个种类的半导体产品。12月3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官方公众号发布声明称,美方的行为再一次破坏了全球半导体产业长期以来达成的公平、合理、无歧视的共识和WTO公平贸易的宗旨,违背了全球半导体企业共同遵循的世界半导体理事会(WSC)章程精神,伤害了全球半导体从业者团结协作的努力。美国政府随意修改贸易规则给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安全稳定已经造成实质性损害。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对此表示严重关切和坚决反对。(来源:中国电子报 查看原文)
(2)李开复周志华纵论AI大模型,商汤徐立倡议「打脸时刻」,万字梳理MEET'25大咖激辩,320万观众同见证MEET2024智能未来大会以零一万物首席执行官、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和量子位总编辑李根的深度对话拉开帷幕。对话中,李开复透露出OpenAI的瓶颈与挑战:GPT-5的训练并非一帆风顺。大规模GPU集群的效率递减、数据与算力瓶颈,让Scaling Law(尺度定律)不再一骑绝尘。OpenAI也面临着算力投入与商业回报的博弈。(来源:量子位 查看原文)(3)万亿美元AI市场还能成吗?这里是12位业内人士的看法
大模型的发展已经陷入瓶颈了吗?近几周,关于这件事情的争论愈演愈烈。市场的信心很重要,CEO们赶紧出来回应。领头羊OpenAI最早发声,Altman明确表示:没有的事。Business Insider采访了12位业内前沿人士。众人表示,利用新类型的数据、将推理能力融入系统, 以及创建更小但更专业的模型,将成为新一代的范式。(来源:新智元 查看原文)(1)5分钟完成最强超算10^25年工作,量子芯片重大突破,马斯克、奥特曼齐祝贺12 月 10 日凌晨,在 OpenAI 的 Sora 吸引 AI 社区眼球的同时,谷歌宣布了一个重大突破:他们新的量子计算芯片 Willow 可通过规模扩展来降低错误率 —— 其 5 分钟就能完成超级计算机 10^25 年才能完成的计算。这是 Scaling Law 开始在量子计算领域应验了吗?这一突破性成就立刻赢得了一片惊呼之声,伊隆・马斯克也惊呼点赞,并且他与桑达尔・皮查伊的互动中还畅想了一下未来。(来源:机器之心 查看原文)(2)从元宇宙到医疗模拟,触觉技术距离更真实的人机交互还有多远?国际技术研究和市场咨询公司 IDTechEx 在《触觉 2025-2035:技术、市场、参与者》报告中预测,到 2035 年,触觉技术市场规模将达到 71 亿美元,2024 年至 2035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4.4%。实际上,尽管计算平台经过了 30 多年的发展,交互方式的演变主要还集中在视觉和听觉信息上,触觉反馈技术的应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来源:DeepTech深科技 查看原文)